心得分享

Card image cap

林同學 研習紀錄 分享經驗 2020/11/27 學生社群活動 諮輔中心

2020/11/27 學生社群活動 諮輔中心
主辦單位 諮輔中心
名稱 學生社群活動
主題 優(ゆう)游(ゆう)涵(かん)泳(えい)——日本文學讀書會
時間 2020/11/27
時數 2

這次讀書會全員到齊並有兩位旁聽的同學,討論相當熱絡,一度差點超過原定的讀書會時間。而我(筆者林琦萱)很遺憾來不及讀完文本無法發表,所以這次只能偶爾參與討論,大多數都在記錄大家的風采了。

  首先是由碩二周芷筠學姊率先展開關於文本中的性別議題的討論,並延伸討論「性別還原手術」背後隱含的、至今仍存在的社會價值觀——將「性別認同障礙」視為一種病態。以及,台灣戒嚴時期的電檢制度,限縮了現今台灣弱勢族群的生存空間等等,點出了本次文本殘酷黑暗的社會寫實性,所帶來閱讀上的沉重、悲傷與無奈。

  接著由日文一B盧莘恬同學談起故事主人公小海與李文心的感情線,莘恬認為找不到小海喜歡上李文心的理由,而日文一C的廖祐佳同學也不解為什麼兩人發生親密關係後還能保持友誼,我與芷筠學姊則認為現今青年對於情感關係認知的改變,造成認為性與愛可分離的人也不少,是故發生關係了卻保持朋友關係或砲友關係是件尋常的事,反之發生關係後陷入情網的人(現今年輕人稱此現象為「暈船」)也大有人在,也有因精神病(例如:躁鬱症的躁期)導致濫性、性成癮的情況之可能。

  而祐佳接續發表對於文本中所提及現今社會浮誇地使用詞語的問題之看法,祐佳認為也許是現代人生活水平普遍不錯,導致習慣性地誇大感受,反而削薄了詞語的意義。日文碩一的蔣易安學姊與日文二B的范如妏同學也認同社會於語言的使用上,確實是有逐漸輕率濫用、過分形容的問題。指導教授李文茹老師則補充,能說能表達還是好的,受過創傷的人往往失去了說的energy,導致從事口述歷史的記錄上,往往會遇到語り部(說故事者)那一方的瓶頸,例如經歷過原爆或西伯利亞鐵路建設勞改的族群,同時我也補充若以台灣為例,則是楊翠老師在推動楊逵文學上曾經面對與父親的爭執。

  易安學姊接著討論關於二二八與白色恐怖轉型正義的議題,祐佳提出對於每年到二二八,三不五時傳出惡整蔣公銅像此舉的疑惑,祐佳認為自己這一代對於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感覺不深刻,若每年這樣傳出各派爭論,會不會淪為政黨間賺選票的手段,或是造成族群分立的問題?而芷筠學姊則回應轉型正義因保留真相有存在的必要,祐佳接著詢問保留真相的必要性,文茹老師各以「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與「ISIS炸毀巴爾夏明神廟」給大家做思考訓練。我最後則簡潔地為話題作結道,歷史是作為前車之鑑與個人信仰依靠中的文化依據,因此為了避免歷史事件再度以相似的型態發生,提醒人們要有面對歷史悲劇的危機意識、若不幸發生該怎麼找出避免悲劇擴大的方法,謹記歷史教訓不是重揭瘡疤而有其必要,然而若政治上有人使用人民對歷史悲劇的記掛作秀、博選票,這就考驗一個社會中人民的政治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若要避免歷史淪為政治人物呼風喚雨的神器,首先就要在平日透過思考訓練與反覆提醒、對政治議題的參與等等,從個人起培養好良好的政治素養以避免被操縱煽動。

  最後,由如妏為精彩的讀書會做最後一個報告討論,大家在談論作者胡淑雯的筆法與可能性、風格、閱讀感受下,結束這場十分熱絡的交流。

更新日期:2020/12/10 上午 05: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