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Card image cap

陳同學 論文發表 分享經驗 2021-10-13 行動顯微鏡在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應用

2021-10-13 行動顯微鏡在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應用
發表日期 2021-10-13
論文名稱 行動顯微鏡在跨領域美感課程的應用
刊登於 2021 美感跨域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跨領域美感教育源自於跨領域教育,著重在於以藝術(Art)領域為核心出發,串聯各個學科進行跨領域教育,期望學生能夠藉由此獲得創新的藝術與學科學習整合歷程。本研究受試學校為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的成員,實施過許多以美感教育為主題,科技載具為輔的課程設計,致力於以美感教育為主軸的跨學科學習。
本研究欲研究行動顯微鏡於領域美感教育課程之應用,將從跨領域美感教育之發展、課程架構、課程模組與發展現況分析、相關研究之文獻進行探討與分析、行動顯微鏡的介紹,作為研究理論之架構及教學設計之依據。
此課程以新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校訂課程架構,進行一共六節課的教學活動設計,主題名為「浮洲文資的容顏、靈魂與轉身-桁架任我型、林園DNA、文資密逃」。課程將透過歷史建物、歷史文物,引導學生思考人與歷史的關係,並進行創作。第一二節課聚焦於浮洲地區及本校歷史建物,採用聯想語詞的方式,進行胸章的主視覺圖形設計與製作。
行動顯微鏡的使用於第三節課實施,先請學生分享所帶來的承載自己或家人記憶的物品,再用行動顯微鏡對物品(鈔票、靈芝、珊瑚、衣物、菜瓜布等不同物品)進行顯微觀察與照片拍攝。學生藉由行動顯微鏡的觀察,發現不同於以往的視野,觀察到了微小的圖案與紋路。
在第四節課中,利用學生發現常見物品的紋路與圖案,引導學生觀察「反覆排列」的美感,並以反覆排列為原則創造自己的圖像。最後將行動顯微鏡所拍攝的照片與物品的原貌和自己創作的圖像編輯存檔,利用iPad傳送與發表分享。
第五六節課則進行文資密室解謎活動,共有六道題目,包括林家花園圖形(數學)、歷史建物英文字母對應(英文、密碼)、詩句(語文)、桁架拼圖創作(藝文、工程)、科技解謎(iPad運用)、紅色遮色片(光學、生物學)。六道題目扣回「浮洲文資的容顏」主題,在解答跨領域的題目中,將課程的內容再次複習,深化、廣化學習。
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法,藉由錄影、照相、觀察紀錄,紀錄課程發展內容與蒐集資料,研究者將從課程發展過程中檢討與反思,包括學生的學習成效、參與態度、活動紀錄,共同備課授課教師之訪談與軼事紀錄、公開課程所取得專家回饋予以分析。
其質性資料經過研究、分析與討論,其研究結論如下:
一、 使用了行動顯微鏡,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視覺框架之外的思考與創作,提供學生創作的靈感。
二、 藝術創作後的成品,不只有在藝術課堂上使用,透過跨領域美感課程的分享與檔案共用,可以作為其他科目運用的圖案與工具。
三、 課程執行過程中,最大的困難點在於時間的掌握,每個人需要的創作與思考時間不同,如何在時間之內運作完整的課程,是最大的挑戰。

更新日期:2021/10/13 下午 11: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