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Card image cap

張同學 研習紀錄 分享經驗 2014-09-20 08:30 ~ 2014-09-21 18:00 補救教學增能研習工作坊 師資培育中心

2014-09-20 08:30 ~ 2014-09-21 18:00 補救教學增能研習工作坊 師資培育中心
主辦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名稱 補救教學增能研習工作坊
時間 2014-09-20 08:30 ~ 2014-09-21 18:00
時數 18.0

即將成為未來教師的我們,是否能夠聽到每一位學生的心聲?補救教學的目的:「把每一位學生帶上來」,教育理想的目標應該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然而,在教學現實環境中是不太不可能真正落實這樣的理念;因此,補救教學便是將在學習上「低成就」的學生帶上來的最好利器。
為什麼需要補救教學?在補救教學概論這課堂中,我得到了答案。我想有以下的原因:(一)人口的變化,由於台灣的出生率逐年下降,導致學生人數越來越少,所以我們應該要盡全力的顧好每一個學生、(二)國際教育的評比(PISA),台灣在2012年的資料顯示:數學科的平均素養是高於世界的平均值,但在高、低分群方面落差甚大,呈現極端的分布、(三)競爭國家成績受家庭社經影響:城鄉差距是為學校間的差異;常態分班為各自學校內的差異、(四)每個學生應有教育機會均等的對待,這點也是我認為,為什麼需要實施補救教學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課堂上我學許多有關於補救教學深層面的問題,例如:一個學習低成就的學生,需要進行補救教學,我們可以從各種角度了解他,有可能是缺乏學習動機、缺乏閱讀文化及經濟不利等這些外在的因素,加上內在對某科目的學習障礙,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某科目上沒有興趣而成績低落。
另外,根據課程中的許多案例及老師的實務案例分享,我認為需要補救教學的學生大多屬於弱勢家庭的孩子,從小受到文化洗禮與家中之關注是比較少的,導致學習落後,也失去學習動機;相對的教師需付出更多的愛心與關懷,讓他們可以在教育上得到應有的對待。
在一般人的眼中,對學習低成就的學生,有著極深的刻板印象,「他們很爛懶惰」、「他們很駑鈍」、「他們不在乎」,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應該要深入了解事情的本質,而不是這樣一昧地對這些學習低成就的學生下評論、貼標籤。
在進行補救教學過程中,應要遵照「評量,教學,評量」,這步驟,以檢視學生是否真的有學進去,並要引導學生think aloud(說出思考),藉由說出口增加印象及記憶,並再加上老師的鼓勵及教授新的觀念,逐漸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所以如何激起學生學習動機及慾望,也將成為一個極大的挑戰。
事實上,如果能讓學生愛上學習,我想應該就是成功的補救教學,因為「主動學習」才是是真正的核心所在,若能開啟那學習的欲望,成績的進步是指日可待的。然而,老師也要打破成績進步是補救教學重就是要成績進步的錯誤想法,因為,補救的層面可能包含心靈方面,如上所說過的,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往往有各方層面的問題,所以老師應該要深入了解並依依輔導學生。而補救教學中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教會」應重於「教完」,我們寧願花長久的時間將學生的某個觀念教通,讓他理解並可以內化運用;而不是一昧地趕進度,所以將學生教會是補救教學的一大課題。
此外,第二天的分科教學實務案例探討,英文科的葉書蘋老師,提供了許多案例分享,並告訴我們在英文科方面的學習低成就的學生的種種狀況,在補救學生英文方面的漏洞外,可能也要同時輔導學生的心靈,在補救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到一種成就感;得到一份關心和自尊;找回信心,及給予他們一個「可能的」希望和未來。
在老師的授課過程中,由於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往往都是缺乏學習動機而導致未能將該科學好,所以葉書蘋老師提供我們許多激起孩子興趣的互動遊戲,並讓我們一同操作使我們的感受更加深刻,告訴我們許多補救教學的重點,補救教學的學生較難以理解複雜的文法觀念,所以不要一次教太多東西,並且應該要等學生將一些知識消化之後再繼續往前推進度,以及「聽說教學法」,讓學生反覆練習到能直接反應,低學習成就學生在補救教學上,對他們來說反覆練習是必要的。
在教材設計上也是一大學問,有以下六大原則要把握住的,能引發動機、難易深淺合宜、足夠的題目能反覆練習、要有多重感官的刺激、教學融入生活經驗、教材講義圖文並茂;若要需要使用教學道具,也要有幾點要注意也分,教具的製作方法要簡易,且要堅固並能長久重複使用。
老師的課堂中讓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課程的尾聲,老師讓我們自己分小組準備一個補教教學的教案,並在大家面前做一次演練,在設計教案的過程間,一邊想著要用什麼方法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一邊將先前所學過的觀念融入在其中,於大家面前實際演練完之後,老師立刻給我們回饋和建議,並告訴我們哪個方面對低成就的學生來說會太難或不適合,也幫我們整個教案做統整。
在兩天的研習過程中,我對王秀槐老師所分享的一句話十分有感覺,那就是:「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現在是多元的社會,低學習成就的孩子們可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長背景,所以可能要給予他們不同的東西,那老師的觀念和教法也必須有所調整,要了解學習必須適應個人的生活經驗、運用不同的學習型態,「沒有一體適用的教學」,因此,若真的在將來的某一天,站在補救教學的現場,我必須要有讓每個學生都接受的教法。在補救教學的期間,有時候只要我們多關心他們,即使只是一句鼓勵的話,一個關愛的眼神,就能讓學生有所改變,補救教學不是一條容易的道路;是一個漫長艱鉅的工程,不是短期的投入,就能立即得到回饋,因此我們更值得探討對低成就學生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使他們能重拾對學習的信心。

更新日期:2015/1/1 上午 12: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