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Card image cap

王同學 研習紀錄 分享經驗 2013-11-27-28 2013 TWELF 台灣數位學習與內容學會

2013-11-27-28 2013 TWELF 台灣數位學習與內容學會
主辦單位 台灣數位學習與內容學會
名稱 2013 TWELF
主題 第九屆數位發展研討會
時間 2013-11-27-28
時數 16小時

2013年TWELF-第九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感想(三)

開完兩天的研討會,其中有六場的論文發表,有個各個領域的研究題目,大會資料裏面也有170篇的論文內容。回頭仔細看了一下會議的主題當然是圍繞著『數位教材與數位學習』,也就是大家一起探討把教材數位化之後可以給我們帶來那些變革和變化。

我自己歸納成幾個方面

一.適性化:過往的教學,因為教室內涵蓋不同學習模式的學習者(聽覺型。視覺型。。。)。同樣的教材肯定無法滿足不同類型學習者的需要,因此開發成數位化的教材。通過人機活動的教學模式就可以達成『適性化』的目標,這個觀點跟以前聽過的一句話---『學生的學習失敗,可能是教師用一種學生無法接受的教學模式教他』。因此學習失敗未必是學習者不認真,也不能把責任歸於教師,只能歸因於『沒有數位化的教材『讓教學者可以靈活運用。

二.遠距化:在職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都是很不錯的。可是在職者很難找到一大塊的時間,在指定的地點一起上課。要把終身學習推向全社會,遠距化教學肯定是個趨勢。不僅可以從台灣的任何地方(哪怕是玉山之巔,金馬澎湖的離島都可以沒落差的學習到新的知識)。今年有人提出MOOC’s的概念,『負笈海外,一求真知』的『三藏取經』故事,也可以畫下句點了。

三.行動化:可能是現在人太忙了,也可能是無線運營商的陰謀。行動載具被大量的使用在行動學習上。讓你沒有藉口『沒時間,不方便』學習,也可能我們住的越來越遠,花在交通的時間越來越多;行動學習是不是真的就可以幫助我們增加學習機會?(捷運,公車上看到的都是聽音樂,玩游戲,看新聞。。沒有見過在學習的)。20年前還可以在公車上看到學生,一手抓吊環,一手那書本背書的那種『行動學習』的傻勁。現在行動載具的普及,反而看不到這種精神了。

四.游戲化(ARCS):從ARCS的觀點裏,游戲化的學習(大量的聲光刺激下)的確有效提高學習的注意力。可是但這些刺激過後,能夠留下多少『後設認知』的種子在學習者的身上?

五.社群化:拜寬頻網路普及化之賜,訊息高速公路的最後一公里被打通了(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ADSL,光纖等寬頻上網了)。網路社群成為主流的社交模式,社群化的學習也起了一定的效果。當討論的題目是小眾,是新穎的,網路社群通常是最好的交流,討論,分享,學習的場合。善用網路社群來普及終身學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六.適性測驗:跟適性化學習一樣,不同的學習者學習模式不同,當然測驗的額方式也應該不同。平常成績差的學習者,不見得是不能理解知識的人,有可能只是對這些測驗的題目感到不適應。數位測驗能有效解決這個困擾,讓測驗不再是線性,可以多個類型,多個內容,多個主題並進。只要學習者能夠發展認知,學習就應該是成功的。
七.提高動機:超媒體的誕生,讓知識的傳播,不再是通過文字或是口語的解說。AR運用在教學上,改變了學習是枯燥乏味。能夠將自己融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的學習。這當然是個有意義,有趣的學習。期望科技能再發達些,把AR,VR,體感三個結合起來,讓教育變成虛擬人生。對促進學習動機來說,是三把利劍。

更新日期:2013/12/3 上午 09:17:10

參與會議證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