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Card image cap

李同學 研習紀錄 分享經驗 114年4月19日 AI浪潮下虛擬科技的教育契機與實踐反思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

114年4月19日 AI浪潮下虛擬科技的教育契機與實踐反思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
主辦單位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
名稱 AI浪潮下虛擬科技的教育契機與實踐反思
主題 AI浪潮下虛擬科技的教育契機與實踐反思
時間 114年4月19日
時數 2小時

一、AI浪潮下虛擬科技在教育上的優勢與殺手級應用
此次演講讓我深刻感受到,AI與虛擬科技正在快速滲透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教育界亦無可避免地面對這波浪潮。其中,虛擬人技術與XR(延展實境)是當前發展最為活躍的兩個面向,特別是在教育現場,更是展現出顯著的優勢與潛力。
虛擬人技術在教育上的一大優勢是「降低教師負擔並提升學習個別化」。透過虛擬教師,可以全天候提供學生即時解答、情境模擬與個別教學,有效補足現今師資有限的困境。AI虛擬教師不僅能因材施教,還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與風格調整教學方式,提升學習成效。此外,虛擬人具備多語言、手語與文化包容的能力,使學習更加普及與公平。
XR技術的應用則讓教學進入沉浸式與實境化的新紀元,特別是在數學與科學等抽象學科上,透過3D模型與互動場景,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幾何空間的立體結構,透過AR模型呈現,可以讓學生實際操作與觀察,學習成效遠勝於紙本教材。
此次演講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殺手級應用,是AR繪本結合AI的教學應用。這種繪本不需重新製作,只需結合AI就能達到語音複製、翻譯、聽書與測驗功能,不但成本低,更具有高度彈性與應用潛力。對於資優班學生來說,可以自主探索內容、進行語言學習或跨科整合,無疑是拓展學習廣度的絕佳工具。
二、此次演講與我教學現場的關聯與啟發
身為國中資優班的數學老師,我經常思考如何設計更具挑戰性、啟發性與個別化的學習內容。此次演講所提到的虛擬科技應用,讓我看到一種未來可能的教學方式:不再只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向教學,而是轉為師生共學、AI協作的學習模式。
在資優教育中,我們經常面臨「學生能力落差大」與「課堂時間不足」的雙重挑戰,AI虛擬人能成為教學上的好幫手。例如在數學專題探究中,學生可透過AI助手快速查詢資料、理解定理,甚至以虛擬實境方式模擬數學模型的動態變化,激發其探究與創新思維。
此外,演講中提到「虛擬貓頭鷹進行科普交流」與「虛擬影音閱讀學習」的案例,對於推動跨領域與素養導向教學極具參考價值。尤其在現行108課綱下,強調素養、強調探究、強調學生主體學習,這些科技無疑都是我們可以善用的教學工具。
三、面對科技浪潮的行動方案與改變
面對AI與虛擬科技快速演進的浪潮,我認為教師需要積極轉型與學習,否則極可能落入教學邊緣化的風險。以下是我擬定的幾項具體行動方案:
1. 教學設計中導入AI工具 未來我會嘗試將AI工具應用於課程設計,如運用ChatGPT或其他教育型AI協助學生進行數學寫作、邏輯推理訓練,或結合AI生成圖形進行幾何圖像探究。
2. 參與與導入AR/VR教材資源 我將主動蒐集與試用各種AR或XR教材平台,尤其是與數學教學相關的資源,如立體幾何建模、數線操作模擬等,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3. 推動小規模AI教學實驗 在班級中選取小主題進行AI與虛擬人輔助教學的實驗,例如讓學生與虛擬教師互動學習某一主題,觀察其學習表現與反饋。
4. 與學生討論科技素養與倫理 虛擬人技術所帶來的倫理問題亦不容忽視。我計畫在班會或跨科活動中,與學生一起討論如虛擬人詐騙、深偽技術、AI幻覺等議題,提升學生的媒體識讀與資訊判斷力。
總結來說,這場演講不只是科技的介紹,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思維衝擊。未來的教育不只是傳遞知識,更是「善用科技賦能學生」,而教師也應該從「知識的提供者」轉為「學習的設計者與陪伴者」。我期待在AI的協助下,能為學生打造更個別化、深度化與富有創造力的學習經驗。

更新日期:2025/4/24 下午 11:44:02

虛擬人、XR、元宇宙從點線面交織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