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Card image cap

571 研習紀錄 分享經驗 2014年 12月05 - 12月06日(星期五、六) 2014年新教育政策中的教育傳播與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合辦單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台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計畫辦公室、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 12月05 - 12月06日(星期五、六) 2014年新教育政策中的教育傳播與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合辦單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台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計畫辦公室、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 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合辦單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台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計畫辦公室、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
名稱 2014年新教育政策中的教育傳播與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
主題 學習、創新與傳播
時間 2014年 12月05 - 12月06日(星期五、六)
時數 16小時

壹、前言
很榮幸能於這兩天參與本次『新教育政策中的教育傳播與科技研討會』!近期內,每次會後都能獲得豐富的知識與感想,對專題演講的內容與論文發表的方式,也愈來愈能掌握主題研討的重點,希望能藉由教育相關領域的學術社群,繼續擴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內涵。這次「專題論壇」有別於其他研討會進行方式,特別細分為『引言演講』和『現身說法』,讓我們可以在聽完學者分析學術專理論之後,馬上由實務工作者以專家的身分提供豐富經驗來佐證之,從研究的視野分享智慧的對話與討論,是一個相當創新且前瞻性的作法,讓人佩服於規劃單位的用心與貼心!


貳、專題演講(一)心得感想(新時期教育信息化戰略部署及其進展)
主講人一開始就直言『現代人已經離不開數位學習』。所以我們在推動基層數位學習發展時,就要善加利用「學習平台」,讓老師與學生們可以即時的、公開的相互討論與溝通,並且讓老師們也有豐富的網路教學資源可運用,才能真正做到補傳統教學不足之處。

由於大陸地區幅員廣闊,建設發展非常的不平衡,導致數位教學在擴大推動上,存在著整體教育水平較低、經濟面較薄弱、改造不易的現實問題,受到重視的程度,足以讓一些地方政府當作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台灣的我們要將原本只是一個工具、一項學習手段,當作是一種『引領』,藉教育、經濟、生活等物質條件較豐厚無虞,隨手可得的科技產品與覆蓋率極高的無線網路連結,塑造成一項難能可貴的幸福指標,需要各公私部門、各領域在數位與多媒體的教育推動上,在各階段、各層級上更細膩規劃,一定能全面運用於課堂教學,更能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內化成一種可隨身帶著走的技能,這時就不僅只是理念與未來願景,而是一項很生活化的知識,很基本且早已紮根好的人文素養。

「翻轉教室」的議題現在正夯,雖然在許多資源不足、附加條件不成熟的地方,翻轉仍屬於實驗階段,成效也僅是個別化,但整體而言,因學生學習效果有提升,家長及社會大眾也都普遍能接受,因此,雖然仍有許多質疑的聲音;懷疑效果如何?教學進度無法達成怎麼辦?老師跟不上學習的隱憂…等。但要破除偏鄉學子自信心不足、教學資源不足、本身學習條件不足等問題,教育高層與基層教師都該有所作為,只要是有前瞻性的規劃,一定都可以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與支持,只要能符合所有的家長和學生的期待,就一定能獲得廣大的迴響。

當學生很無厘頭的提出問題,如果只因為老師沒有事先備課,就擔心老師的專業支持度受到考驗,會造成教學現場尷尬情形發生,因而裹足不前,這樣的思維是不對的。教育工作者既然身處在如此科技化的新時代,一味地以傳統的思維來教學,對學習者而言,並不公平,也不符合大眾的期待。我們應該要瞭解『學生是要學些什麼?』,而不是過於封閉式的,只想到『老師想要教什麼?』,所有的思維都必須有所變通,不能只是單向式的教導,而是要做到雙向的互動、溝通與討論,甚至於是多方的小組或團體合作,才能建構出擁有更多創新元素的『新思維』、『個人化特色』以及更貼近人心的『價值觀』。

叁、論文發表(一)心得感想
由於個人比較熟悉國中數學領域的教材與教法,所以在論文發表時,特地選擇B場地(視聽館F204教室)的主題。過程中,對發表人的認真態度給予高度的肯定!讓我能再吸收到不少新知以及多元、多面向的教學策略。

1、「數學電子書輔助國中低成就學生解題能力之個案研究」:紀笙儀。
重點內容:如何將數學概念融合到生活問題,利用故事情境教材導入數學教學。
簡報呈現:研究者即教學者,研究的對象為國中二年級,實驗的單元為等差數列與等差級數,僅參考康軒單
一版本教學目標與題型。
心得建議:因教學經驗尚淺,名詞定義及公式證明、講解與延伸不足,容易造成學習者本身概念模糊,因此
而影響到數字計算與公式應用時機,對文字敘述題更將無法掌握關鍵字,會有模糊語意的問題,
研究結果之前後差異不易彰顯。

2、「電子教科書融入合作學習對九年級數學學習動機與成效之影響」:謝明鳳。
重點內容:分實驗組與對照組,依不同教學模式檢視前後測是否達到顯著的差異。
簡報呈現:研究者即教學者,研究的對象為國中三年級,實驗的單元為外心、內心與重心幾何單元,僅參考
翰林單一版本教學目標與題型。
心得建議:教學經驗豐富,利用異質合作,採S型分組,利用媒體動畫、電子教科書與合作學習搭配教學,
對提升學習動機有一定的成效。但對象為國三生,本身數學基本能力差異太大,要在這個階段、
這個比較困難的單元,實施電子教科書融入合作學習,對同學們的學習動機提升會有幫助,可是,
要利用前後測呈現出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難度較高,除非測驗題型偏向基礎試題,否則,執行
的技術上有待克服之處,但是,明知難為而為之,努力尋求創意新法的精神令人敬佩與推崇!

3、「平板電腦融入高一英文課對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盧思羽。
重點內容: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結合行動載具,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簡報呈現:研究者非教學者,僅是觀察者身分。研究的對象為高中一年級新生,以國際文化交流單元為例,
藉英文書信之文法能力測驗與交流問卷資料分析。
心得建議:因前後測的題目一致,造成未導入行動載具前就要回答使用滿意度情形,是否問卷的設計尚未經
過信效度的檢驗?各小組(3~4人)操作平板電腦者是否都是同一人?是否都具備操作的能力?是否
造成能力強者主導該小組意見的情形?


肆、專題演講(二)心得感想(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學習)
這個主題在最近輿論中常被提及;大數據(BIG DATA)時代可能改變流程,也改變了人。老師們在面對生長在數位學習環境下的學生,除了傳統的傳授有限的知識外,要如何與他們溝通?分享自身的學習經驗,如何思考創新?更有效運用身邊既有資源,創造學習樂趣與需求,讓數位拉近師生距離,都是現階段老師們該深思且要積極去執行的課題。

大數據,是當前數位時代的最新產物,可以用來預測未來趨勢,發展商機。這個原本陌生的專業詞彙迅速佔據社會各個角落,佈滿無數個視野,它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教育以及思考的方式,然而,如果要運用在教育上,就要先認清;透過各類媒體或遊戲軟體,雖然可以更強化該知識的建構與學習,但是,智慧學習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學得有效率,進而內化。的確,目前大數據在提升學習效果上,已經可以做到『個人化』,以及『依照個別程度不同的客製化』。

統計學習能力和綜合表現能力是目前學習分析在這兩三年發展迅速的主要項目之一,而可能性的預測,現在已經可以做到適當的內容、情境、順序以及使用時機。但每個人仍要有清楚的自我認知;別人的成功模式,在複製到自己身上之後,不見得自已也能成功,是不是具有這種參考性,也是要來分析的,因其中存在的變項還有很多,或許機率比較高、方向比較正確,但執行者的自我意願,以及相關事項存在的變因,都足以改變既定的模式,所以,我覺得需要有專業人士來提供更多具有個性化的服務,而不要一味地盲從。主講者在會中提到「記憶衰減曲線」一詞,會後經過我搜尋資料後,更清楚了解其涵義是;當我們在記憶一件事物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強度會隨之衰減。意即每個人聽到一個課程後,依時間遞增,而造成記憶喪失的比率,而我們每一個人在記憶事物時,都無可避免的受到記憶曲線所左右,必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將記憶曲線維持在一個相對水平的狀態。


伍、專題論壇(二)心得感想(成功關鍵之科學家篇、敘事篇、品質管理篇)
搭配『引言演講』和『現身說法』前後呼應,讓專題論壇的精彩度提升,內容更是豐富。由於談科學不講究高深的學問,才成讓大家不會有距離感,因此不管是學者,還是實務工作專家,都利用淺顯易懂的實例介紹,包含幾乎家喻戶曉的費曼事蹟,可以只用一杯冰水當道具,就能當眾利用橡皮環不耐低溫的特性,來說明太空梭高空爆炸的原由,令人印象深刻與佩服。而珍古德因了解黑猩猩,進而關心黑猩猩,以實際行動保護黑猩猩的生態與家園,讓國際野生動物保護與維護這件事,獲得全人類的重視,這都是在說明,國際上合作的成功關鍵就是在於溝通、尊重和信任。

而敘事的方式,往往需要利用精彩的畫面,才能呈現出生態之美,而且要不時地穿插動畫說明,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且還要有旁白解說加以輔助,才能灌輸大家基本的科學知識以及生態保育的觀念。現代的科技日新月異,只要能搭起科學與傳播合作的橋樑,尋找出科學影片的敘事「新」意,結合教育性、資訊性、可看性、觀眾參與的互動性、無廣告與創意、創新等元素,科學就能走出教室,並走入客廳。


陸、專題演講(三)心得感想(「有感」的補救教學)
由於鄭教授的專業科目是國小數學,因此藉由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及專業的課程設計,的確讓許多低成就的孩童在數學科目的學習,挹注了許多的自信與歡笑,更吸引了大量的學者及學校校長的關注,帶給不少學童學習上的希望。因為我本身在國中數學領域不間斷的接觸了二十五年,對鄭教授的一言一行,以及思維模式相當認同也極力推崇,弱勢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推動,需要設計出更貼切的課程,才能真正落實育教學現場,也才有餘力談認知與診斷評量等問題。

面對國小學童,要兼顧語意的理解以及計算能力的培植,的確不容易。從找到學生不會的地方,用學生可以理解的方法教他、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教他,讓數學老師專業又有趣,就能蒐集學童常見的迷思概念,精準地針對解題過程中的問題之處,對症下藥,及時補救。但要有效的執行課後輔導和補救教學,又必須提供一個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而且要建立在課輔老師與學童、家長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再依學童個別的需要,佐以適度的資料與媒介,才能規劃出可行又有成效性的活動,也才能達到預期設定的目標。


柒、總結心得
有幸能即時成為教育科技學系的一員,日後,除了從本身周遭的教學領域開始擴展,學校、社區以及社會大眾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結合知識面的創新,導入教育傳播的實質概念,結合科技的應用與再創新,要將傳統的教學方法予以加入創新的理念之中,應當不難。雖然教育乃百年大計,不是個人或某部分團體就可以輕易定調或改變,但時代的潮流如此,涵蓋在這個地球村內的人、事、物,都必須與務實面的趨勢相結合且具備因應之道,參與研討的人員愈多、話題愈熱絡,就能集眾人之思,讓預期的問題一一被提出、浮出檯面來,反而更能強化教育傳播與科技在日後的功能與影響力。更何況身為教育工作者,本身的主動充實精進與改變創新,是大勢所趨,也是對『教育』這件事負責任的基本態度,企盼整個生活圈內的每一份子,都可以因為具備了國際觀與新視野,直接或間接地而提昇生活的品質與人文素養!

藉由參加研討會方式,不僅可以增加自己在此教育學術圈交流的機會,對現階段教育的現況,以及新媒體、新科技與教學資源的結合等資訊,都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更能效法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以及實務工作者的看法以及做法,讓本身的教學設計理念能更即時、更顯著的運用在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上。

更新日期:2014/12/8 下午 01:15:57

研討會報到處 開幕式(國際會議廳) 論文發表(視聽館) 研討會主場地(至善樓) 淡江同學一同出席研討會(國際會議廳) 淡江同學一同出席研討會(國際會議廳) 專題演講(國際會議廳) 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學習PPT 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學習PPT 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學習PPT 論文發表主持人淡江大學沈俊毅教授 何俐安教授與教育科技學系在職專班學生合影 研討會主場地國際會議廳內全景 有感的補救教學PPT 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學習PPT 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學習PPT 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學習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