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Card image cap

盧同學 報告/作業 分享經驗 102/1127 網路成癮分析(上)

102/1127 網路成癮分析(上)
名稱 網路成癮分析(上)
日期 102/1127
課程名稱 教育概論

目錄
一. 網路成癮的定義
二. 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
三. 網路成癮的型態、特質和表現行為
四. 如何判斷是否上癮
五. 網路成癮的族群
六. 其他網路成癮國家----美國
----中國
七. 因應措施
八. 網路成癮的案例
九. 網路成癮文獻
十. 參考資料





一、網路成癮的定義
美國精神科醫生劑臨床精神藥理學家Goldberg於1996年首先發表「網路成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縮寫作IAD)的名詞,亦作上網成癮症、網癮、 網路依存症、過度上網症或病態電腦使用等各種名稱,泛指各種對電腦的過度使用,以致影響到正常作息的情況。這些其他名稱主要為了迴避比較負面的「成癮症」稱謂,亦不止於單一因由。有時,網癮會被歸類至精神疾病。需要注意的是,「網路成癮症」的理論一直存在著爭議,目前為止,「網路成癮症」的真實存在性尚未被醫學界證實。

二、網路成癮的成因與分析
(一)生理因素
從生物神經學理論而言,上網刺激分泌神經性荷爾蒙適應戒斷症狀,可以得到喜樂或減少不舒服,而成為網路上癮的成因之一。但是網路成癮的成因探討大多是放在網路的特質與個人心理因素的相關影響這個面向。
(二)個人心理因素
1.補償作用:許多網蟲可能就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所帶來的壓力,進而躲到網路的世界中。許多青少年的成績不理想,在課業上缺乏成就感,故將注意力轉到一個能讓他發揮自己能力開創一番豐功偉業的網路遊戲中,並由遊戲中建立起的成就感來補償現實學業生活中的無力感以減少焦慮的發生。
2.替代作用:而在網路世界中是不受現實社會規範制約,許多人將壓抑已久的本我慾望,宣洩在網路世界中,這樣的替代作用可從線上世界中充斥著暴力與鬥爭與許多論壇的火爆言論等或是聊天室的網路性愛中看見。
3.幻想與認同作用:因為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而無法解決,便使自己置身於另一個充滿幻想的虛擬世界中以逃避面對現實時所產生的壓力,或是將自己依附在自己創造的線上角色來逃避真實生活中的角色。
4.生理需求:網路上大量色情資訊的容易獲得各式各樣的虛擬性愛行為,在在滿足了眾人對性的生理需求。      
5.安全需求:網路的匿名特質也給人在人際交往間和顯露出真實自我一份保護與安全感。
6.愛與隸屬需求:虛擬社區的互動也能給人被他人關心愛護欣賞鼓勵等愛與隸屬的需求。最後藉由在虛擬世界所建立的成就或是與他人成功的互動,能獲得他人與自身的高度認同,進而得到別人尊重與重視且也肯定自己的價值並尊重自己。
(三)網路特質
匿名性、安全性、自由性使人能放心的在網上與他人互動,不會有現實世界與他人交際時的陌生焦慮,也不會有面對接觸的危險與壓力,同時可以呈現自我,使得個人的自主權擴大。在加上行為的不受限故可讓人在網中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盡情的發洩或滿足慾望。網路的便利性與互動性使人能輕易地建立起新的社群關係,並置身其中。其實將各種網路的性質綜合起來便產生一種吸引人的特質,那就是可創造性。

三、網路成癮者的形態、特質和表現行為
網路成癮可以區分為五種型態:
(一) 網路性愛成癮
網路性愛成癮者每日花數小時沉迷在網路色情,如色情影片或聊天室,曾使其興奮的都會變得平凡,所以觀看的內容越來越「極端」,且如果生活中無法在網上從事色情活動會顯焦慮。網路性愛成癮者對真實生活的性關係和興趣也會降低。
(二) 網路人際關係成癮
網路人際關係成癮者過度投入於網路上的人際關係。因為網路獨特的虛擬情境,使人幾乎不用擔當任何責任,其潛藏高度自我、逃避責任的性格,因而和真實世界疏離也和真實的人際關係疏離。
(三) 網路強迫行為
強迫行為是強迫意念或必須恪守之規則的重複行為。如過度沉迷於線上賭博、線上購物甚至是現今大學生時常便要低頭看臉書這些無法以意念控制的行為。
(四) 資訊缺乏恐慌症
因為網路資訊超載,而資訊缺乏恐慌症者會因為害怕資訊不足而不停地網路漫遊或搜尋資訊。
(五) 電腦成癮
電腦成癮者強迫性的進行電動遊戲,不玩的時候便會焦慮。平時精神委靡但只要一開啟電腦便會活力十足。或是程式設計師醉心於程式設計。
  網路成癮者的特質包括情緒容易焦慮、憂鬱躁鬱等而在社交場合較為退縮或自我封閉人格且人格自尊較低。更容易合併其他的成癮行為如因為玩線上賭博遊戲而有病態性賭博的症狀。也因長期使用網路可能會有注意力缺損等疾患。

  此外,更具體來看網路成癮有四個特質:
(一)網路成癮的耐受度
簡單來說,就是隨著上網使用的年限越長,原來只要一兩個小時上網就可以得到快樂與滿足感,到後來必須越上越長,一天七八個小時以上,才能得到與原先相同程度的快樂與滿足感,而這也使得家人難以理解,為何以前只要上兩三個小時就好,現在卻一天玩七八個小時還不滿足。
(二)強迫性地使用網路
這是指一種難以克制自己上網的渴望與衝動,當在想到或看到電腦的時候,會有上網的慾望與衝動,並且,上網之後便難以擺脫使用電腦網路,精神會因為使用電腦或上網而較興奮與振奮,渴望有更多的時間上網,而這也是許多家長所說「讀書一條蟲、上網一條龍」的現象。
(三)網路戒斷現象
當孩子上網突然被迫離開電腦或不能上網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挫折、沮喪的情緒反應,或者情緒低落、生氣、抓狂、空虛感,以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等反應。
(四)網路成癮相關問題
指的是因為沉溺在網路上的時間過長而忽略原有的課業、社交與居家生活,漸漸地與家人朋友疏遠,耽誤了學業或工作,甚至為了掩飾自己過度上網的行為而說謊;另外,身體上也會出現不適反應,例如眼乾、眼酸、頭痛、肩膀酸痛、手腕受傷、睡眠不足、腸胃不適等問題。

四、如何判斷是否上癮
問題 幾乎
不曾 偶爾 常常 幾乎
常常 總是
如此
1.你會發現上網時間超過原先預計的時間嗎?
2.你會放下該完成或執行的事而將時間用來上網嗎?
3.你對上網的興奮感或期待遠勝於其他人際互動嗎?
4.你會在網路上結交新朋友嗎?
5.你會因為上網而被他人抱怨或指責嗎?
6.你會因為上網而上學或上班遲到早退或缺勤嗎?
7.你會不自主的檢查電子郵件信箱嗎?
8.你會因為上網而使工作表現失常或成績退步嗎?
9.當有人問你上網做些什麼時,會有所防衛或隱瞞嗎?
10.你會上網尋求情感支持或社交慰藉嗎?
11.你會迫不及待的提前上網或一有機會就上網嗎?
12.你會覺得少了網路,人生是黑白的嗎?
13.若有人在你上網時打擾你,你會憤怒嗎?
14.你會因為上網而犧牲晚上的睡眠嗎?
15.你會在離線時仍然對網路活動的內容念念不忘嗎?
16.當你上網時會一再延長自己上網的時間嗎?
17.你曾嘗試縮減上網時間或不上網卻失敗的經驗嗎?
18.你會試著隱瞞自己的上網時數嗎?
19.你會選擇把時間花在網路上而不想出門嗎?
20.你會因為沒上網而心情鬱悶、易怒或心神不寧嗎?

請將每題的分數相加(幾乎不會1分、偶爾2分、常常3分、幾乎常常4分、總是如此5分),所得的總分就是你的「網路偏好指數」。結果分析:
1.正常級(20〜49分)你是屬於正常的上網行為,雖然有時候你會花了些時間在網路上消磨,但還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2.預警級(50〜79分)你正遭遇到因網路而引起的問題,雖然並非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還是應該正視網路帶給你人生的衝擊。最好要有警覺,並改變上網習慣。
3.危險級(80〜100分)你的網路使用情形已經成為嚴重的生活問題,你應該評估網路帶來的影響,並且找出病態性網路使用的根源。你或許已經成為成癮者,恐怕需要很強的自制力才能使你回覆常態。建議你趕快找專家協助。(編譯自金柏莉˙楊(Kimberly.Young)的網路成癮評量表)

五、網路成癮的族群
有關青少年的網路使用行為研究,由國際互聯網用戶調查公司至2001年10月底所進行的網路使用行為調查顯示,台灣五百四十八萬的上網人口中34% 為學生,顯示學生是台灣最大的網路族群,而從事的網路活動也較偏向娛樂類型。根據向陽基金會2001年的公布的「e世代青少年網咖經驗調查報告」結果得知
“網咖所從事的活動”比例上(1)玩線上遊戲32.7%(2)上網聊天28.5%(3)找資料23.0%,從資料中顯示用網路作為休閒功能的人數已經超過一半。“最吸引上網咖的原因”比例上(1)玩線上遊戲55.8%(2)上網聊天23.1%(3)找資料8.9%,其中又以玩線上遊戲的比例最高。
大學生本身修課時間自由,相較之下,較容易產生網路成癮問題。有研究針對大學生網路成癮問題做探討,發現較高比例為四年制大學的男學生,尤其以理工法學院高於其他學院學生。而對於外宿或住學校宿舍或親契家的學生,更是網癮行為的高危險群。

以下分別簡述較容易成為網路成癮的族群:
(一)情緒影響之心理成因
憂慮、焦慮情緒與網路成癮行為有著高度的相關,也就是說當學生出現憂鬱心情、對日常生活事物失去興趣、睡眠與體重非常態的變化、過多的壓力反應與焦慮情緒等,容易成為網路成癮的族群。
(二)人格特質
國內外研究皆指出內向性(introversion)、低自尊等與網路成癮有高相關,學生容易因為具備這樣的特質,出現人際能力不足、學業成績低落、生活無聊等行為特徵,轉而在網路世界裡尋求內在的心理需求滿足
(三)關係匱乏之心理成因
國外有研究者發現,非成癮者使用網路時,是以資料蒐集為主,成癮者最常使用具備雙向溝通的網際網路。國內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學生在現實的同儕環境下,無法用適當的方式滿足人際需求,抑或是突破不了人際現況,轉而在虛擬的世界裡,用匿名的角色尋求理想中的人際型態。

更新日期:2013/11/14 下午 11:14:41